俗話說養魚先養水,養水先改底,可見改底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,隨著水產養殖行業的不斷成熟,很多養殖戶為了提高產量和效益,開始追求高密度放養,高密度養殖嚴重破壞了池塘原有的生態平衡,對池塘底部造成 ...
俗話說養魚先養水,養水先改底,可見改底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,隨著水產養殖行業的不斷成熟,很多養殖戶為了提高產量和效益,開始追求高密度放養,高密度養殖嚴重破壞了池塘原有的生態平衡,對池塘底部造成了很大污染。 池塘需要改底的原因 池塘淤泥增多、底質惡化,是造成池塘底部氧債升高,pH值失衡,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源頭,也是造成池塘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。尤其隨著投喂量的增加,大量的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沉積在池塘底部,如果池塘溶氧充足,池底有機質可被分解成藻類、水草等所需的營養物。如果溶氧不足,池塘有機物分解不徹底,容易產生亞硝酸鹽、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,引起魚類中毒,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。所以定期改底可以使池塘生態平衡,水質指標符合魚類生長要求,對促進魚類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 池塘長期不改底的危害 1、大量殘兒、糞便、死亡的藻類沉積在池底,有機物含量過高,會導致底質惡化,水質變差。而且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,就直接導致氧債的增加。氧債是水質惡化,缺氧浮頭的主要原因,底質惡化則是產生氧債的根本原因。 2、在有機物分解過程中,一旦缺氧就很容易分解不徹底,非常容易產生氨氮、硫化氫、甲烷、亞硝酸鹽等,這些物質對水產動物有很大的毒性,隨著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水體中的不斷積累,不僅會影響水產動物的生長,導致餌料系數增大,養殖成本增高,嚴重還會引起中毒和泛塘,對養殖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。 3、底質的惡化,還會導致營養失衡,有益藻生長受到抑制,藍藻、甲藻等有害藻成為優勢藻種,導致水質惡化。 4、在淤泥較多的池塘中,淤泥中的有機物會發酵產生有機酸和無機酸,使底質和水質酸化,pH值明顯下降,當pH值超過適宜限度時,會造成水產動物生長發育停滯等。 5、水體環境惡化導致水產動物抗病力減弱,發生病理變化而發病。另外一方面底質惡化導致有害菌大量繁殖,當水中有害菌達到一定數量時,養殖動物很有可能會發病。 池塘改底的措施 1、在養殖前期池塘底部殘餌、糞便以及死亡藻類不多,底部耗氧不嚴重,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定期使用生物性改底產品,定期使用漁有福底如意,降低池底氨氮、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,分解底泥中有機質,改善池底生態環境,抑制有害菌生長繁殖,增強池底自凈能力,提高池底通透性,促進水體循環,保持水質穩定。 2、在養殖中后期底部溶氧不足,殘餌糞便死藻等有機物大量堆積,而有機物在分解下消耗大量的氧氣,造成池塘底部有害菌大量的繁殖,因此需要選用可以增氧殺菌的改底產品,如過硫酸氫鉀,過硫酸氫鉀在氧化底部淤泥的過程中可以釋放出氧氣,具有一定的增氧效果。 |